導入系數配件價格松動 新年車險三大變化
[
05-1-19 9:52
] 太平洋汽車網
往年元旦前后,保險公司會調整車險條款費率,今年卻未見大動作。除人保在2004年11月1日更新了車險條款費率以外,太平洋、平安等其他保險公司都表示新年車險政策沒有改變。不過,細心的車主還是會察覺,今年的車輛保險市場還是同去年有了一些不同。
變化一:導入車型系數,配件價格松動
2005年1月初,劉先生在人保續保時驚喜地發現,伊蘭特的保費比去年便宜了700多元。而方女士卻遇到了相反的情形,開了一年的飛度的保費比新車時還要高出500多元。
2004年11月1日人保更換新的車險費率體系,首次強調了車型系數。不同的車型根據前一年的出險、理賠數據會有不同的費率。在人保新推出的2004年版車損險費率表中,開始導入車型系數,與其他同等價格的車型相比,捷達、夏利、上海通用別克等費率下浮5%,切諾基、索納塔等費率下浮10%,桑塔納、寶來等大部分車型不浮動,而陸虎、卡迪拉克等車型則上浮20%。其實,在平安、太平洋等公司內,人保的這一“新”政策或者在條款里明確規定,或者在承保政策里暗自實施,車型系數早已經成為保費高低的決定因素之一。
保險業大舉引入車型系數也帶來了另一不錯的“副產品”——配件價格下調。由于車輛維修成本是制定車型系數的重要依據,一些配件昂貴的車型因車險保費抬高而影響銷量,因而不得不在新年一開始就陸續宣布降低零配件價格。保險公司認為,隨著零配件、修車成本的降低,這些高車型系數的車輛很有可能被調低系數。
變化二:失去價格優勢比拼服務環節
不止一位面臨續保的人保車險保戶在最近接到各公司業務員的電話,總的宗旨就是:“在我們家上吧,肯定比人保的便宜。”經過幾輪調價后,曾經以市場最低價占盡優勢的人保漸漸不再擁有價格上的優勢。在車險市場上,價格往往是車主選擇公司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曾經被人保低價位吸引的一部分車主開始往平安、太平洋等公司回流。
不過人保似乎并不擔心。一來,車險市場“老大”的地位暫時不會被撼動;二來,因車險價格高而更換保險公司的車輛大多曾經出險,或者車型系數高拿不到優惠,而留下來的則多為常年不出險的優質客戶。但沒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后,各家公司就變成了在同一起跑線上競賽,爭比的將可能是價格以外的理賠、修車等服務環節。
變化三:強制三者險出草案6000萬缺口待彌補
上周,《強制第三者責任保險條例》(草案)突然面向社會各界開始征求意見。盡管是草案,但其中的一些重要原則已經顯露。比如,一直以來成為車險糾紛重要原因的“司機無責保險公司賠不賠”問題在《條例(草案)》中有了明確的賠償原則:即人身傷害賠償,財產損失不賠。《條例(草案)》第20條和21條規定,被保險機動車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人身傷亡的,由保險公司在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造成受害人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按照被保險人因過錯所應承擔的責任,在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
盡管征求意見要截止到2月底、正式《條例》以及實施《細則》的出臺可能還需要幾個月、保監會如何制定合適的費率也將頗費心思,但業內人士預言今年上半年內應該有望正式實行強制三者險。這樣一來,全國還沒有上任何保險或“自保”的大約六、七千萬輛機動車必須全部投保第三者責任險,同時,已經投保商業三者險的2000多萬輛機動車也將逐步地過渡或變更為強制三者險。
變化一:導入車型系數,配件價格松動
2005年1月初,劉先生在人保續保時驚喜地發現,伊蘭特的保費比去年便宜了700多元。而方女士卻遇到了相反的情形,開了一年的飛度的保費比新車時還要高出500多元。
2004年11月1日人保更換新的車險費率體系,首次強調了車型系數。不同的車型根據前一年的出險、理賠數據會有不同的費率。在人保新推出的2004年版車損險費率表中,開始導入車型系數,與其他同等價格的車型相比,捷達、夏利、上海通用別克等費率下浮5%,切諾基、索納塔等費率下浮10%,桑塔納、寶來等大部分車型不浮動,而陸虎、卡迪拉克等車型則上浮20%。其實,在平安、太平洋等公司內,人保的這一“新”政策或者在條款里明確規定,或者在承保政策里暗自實施,車型系數早已經成為保費高低的決定因素之一。
保險業大舉引入車型系數也帶來了另一不錯的“副產品”——配件價格下調。由于車輛維修成本是制定車型系數的重要依據,一些配件昂貴的車型因車險保費抬高而影響銷量,因而不得不在新年一開始就陸續宣布降低零配件價格。保險公司認為,隨著零配件、修車成本的降低,這些高車型系數的車輛很有可能被調低系數。
變化二:失去價格優勢比拼服務環節
不止一位面臨續保的人保車險保戶在最近接到各公司業務員的電話,總的宗旨就是:“在我們家上吧,肯定比人保的便宜。”經過幾輪調價后,曾經以市場最低價占盡優勢的人保漸漸不再擁有價格上的優勢。在車險市場上,價格往往是車主選擇公司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曾經被人保低價位吸引的一部分車主開始往平安、太平洋等公司回流。
不過人保似乎并不擔心。一來,車險市場“老大”的地位暫時不會被撼動;二來,因車險價格高而更換保險公司的車輛大多曾經出險,或者車型系數高拿不到優惠,而留下來的則多為常年不出險的優質客戶。但沒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后,各家公司就變成了在同一起跑線上競賽,爭比的將可能是價格以外的理賠、修車等服務環節。
變化三:強制三者險出草案6000萬缺口待彌補
上周,《強制第三者責任保險條例》(草案)突然面向社會各界開始征求意見。盡管是草案,但其中的一些重要原則已經顯露。比如,一直以來成為車險糾紛重要原因的“司機無責保險公司賠不賠”問題在《條例(草案)》中有了明確的賠償原則:即人身傷害賠償,財產損失不賠。《條例(草案)》第20條和21條規定,被保險機動車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人身傷亡的,由保險公司在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造成受害人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按照被保險人因過錯所應承擔的責任,在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
盡管征求意見要截止到2月底、正式《條例》以及實施《細則》的出臺可能還需要幾個月、保監會如何制定合適的費率也將頗費心思,但業內人士預言今年上半年內應該有望正式實行強制三者險。這樣一來,全國還沒有上任何保險或“自保”的大約六、七千萬輛機動車必須全部投保第三者責任險,同時,已經投保商業三者險的2000多萬輛機動車也將逐步地過渡或變更為強制三者險。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