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利空因素
既然有積極的一面,當然也有消極的因素。在經濟環境總體下滑的現在,啟動內需還見不到實際的成效。那么購車者的顧慮將會有所增加。特別是普通工薪階層,本來應對金融危機的風險承受能力有限,再讓購車行為增加經濟風險性,實在是不合算。
A.經濟環境的影響
各國的汽車業巨頭都限于經濟危機,可見全世界范圍內對用車的需求減少。作為普通百姓,極有可能在2009繼續觀望車市和總體經濟大環境形式。買漲不買跌,在中國普通百姓心理有較多的共識。對于個體來說,更多的經濟不確定因素也將影響購車的決定。
B.各項養車費用的壓力
雖然燃油稅自2009年1月1日施行。但免去的很少部分養路費對于大多數有車家庭并不能夠有積極的鼓勵作用。畢竟燃油稅也增加了用車成本,而大多數國內收費站仍然在收費。甚至連城市路橋費用都沒有停止。可見對于普通百姓來說。對于用車成本壓力考慮甚至高于車價。
C.道路環境影響
現在城市車輛越來越多,國內大中城市已經避免不了擁堵的后果。道路建設跟不上交通發展的壓力日趨明顯。如果買車,享受不到應該有的便利。那么很多實際的工薪階層是不會考慮買車的。寧愿采取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畢竟要堵大家都堵。而公共交通方式要比自個買車劃算很多。有時候城市里很多道路都是單行線,而對公共汽車沒有影響。所以開車還不如坐公車方便。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也許很多人會重新考慮買不買車了。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