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混動只有“兩田”?解讀中國品牌五大混動技術
1、電機架構的區別
比亞迪DM-i 的核心在于EHS電混系統,將「雙電機+雙電控+直驅離合器+單檔減速器+油冷系統」進行高度的集成,總體的布局來說與本田的i-MMD大同小異,都是采用了P1+P3的電機布局,只是在電機的布局和電池的容量上有所變化。
「檸檬混動DHT架構」
而從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長城檸檬DHT、奇瑞的鯤鵬DHT以及長安的藍鯨iDD都是通過將電機與變速箱進行一個集成,從而形成P2構型,并且兼容P4后橋電機。這樣的電機布局可以充分發揮傳統燃油車產業的優勢,但是仍然依賴于變速箱的性能,使得在虧電的情況下整車的性能會有所受限。
而雷神智擎 Hi · X采用的是P1+P2的電機布局,讓3擋變速箱換擋的時候更為平順,并在低速下就能讓發動機進行并聯驅動,以充分發揮高效率發動機的優勢。
2、不同工況下的邏輯
首先,五種不同的混動系統都能夠實現純電驅動、串聯驅動、并聯驅動以及能量回收。而比亞迪DM-i是「以電為主」的混動系統,所以車速只有高于65km/h才能讓發動機介入與驅動電機實現并聯驅動,這就會讓車輛在大多數工況下以增程的形式進行驅動,讓發動機始終處于最佳熱效率的區間內,這也與比亞迪在三電系統方面的優勢有關。
而其余的混動系統則是讓系統的工作模式盡早的進入并聯狀態,利用2擋變速器或者3擋變速器,使發動機在直驅狀態下的油耗得以優化。
這是兩種不同的混動策略,比亞迪是在99%的工況下實現電驅動,只有在高速和急加速的情況下為并聯模式;而其余的混動系統在低速下為純電和串聯模式,中高速工況下為并聯模式,高速工況下則采用發動機直驅,通過使用不同的速比,達到節油的目的。
3、性能與油耗的取舍
我們在了解各自混動策略之后,來對比一下各混動系統的關鍵參數。
從具體的量產車型來看,比亞迪宋PLUS DM-i 110km 旗艦PLUS版搭載的是驍云-插混 1.5L + EHS145動力總成,系統綜合功率173kW,官方零百加速成績7.9秒,其虧電狀態下的油耗為4.5L/100km。
與它同級別的車型,則是稍早前上市的魏牌瑪奇朵DHT-PHEV特調版車型,其搭載的是1.5L 混動專用發動機+DHT100動力總成,系統綜合功率 197kW,百公里加速為 7.2s,官方綜合油耗為4.4L/100km。
對比兩款車型的動力參數,可以看出瑪奇朵DHT-PHEV(詢底價|查參配)的綜合功率占據了不少優勢,并且官方加速成績也要比宋PLUS DM-i更快一些。其主要原因是比亞迪DM-i在大多數工況下都以電驅動為主,而檸檬DHT則是在車速高于35km/h就采用了并聯模式,使車輛在中后段加速的過程中占據了動力優勢。
從燃油經濟性層面來看,兩款車型在虧電狀態下的油耗基本相同,并且純電續航里程也均為110km。從中看出無論是比亞迪DM-i「以電為主」的混動邏輯,還是檸檬DHT通過調節不同檔位的直驅模式,都達到了相同的節油效果。
隨著近些年的發展,傳統的自主品牌也逐漸明確了自己的電動化路線,就是加快推出混動車型,實現新能源汽車的「軟著陸」。在接下來的混動市場中,不斷的推出熱效率更高的配套發動機是其中的一個方向,還有就是在電池和電機方面進行一定的突破,例如能量密度更大的電池提供更寬裕的布置空間,轉速更高的電機能夠實現更好的冗余。
自主品牌在混動市場的崛起,讓我們看到了不再是「兩田獨大」的局面,無論是HEV車型還是PHEV車型都是混動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尚未到來之前,純電車型和混動車型的將會長期共存,也期待著更多富有技術含量的車型量產,才是真正的促進混動市場的發展,而不是在「混積分」。
(文:太平洋汽車網 崖雍)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