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IIHS25%偏置碰撞第2期 日系車兩極化
● 車身碰撞力分析
在25%正面重疊碰撞中,撞擊位置的重疊面積更小,更傾向于車頭的一側,這時車體的縱橫梁并沒有充分發揮承受撞擊力的作用,轉而由葉子板處的車架、懸掛以及A柱來承受。而從撞擊后車體的損害情況來看,這部分的結構強度還不能承受這64km/h的撞擊。
在碰撞的視頻中,細心的網友可能會發現,得分高的測試車與得分低的車輛在碰撞剛性障壁過程中的運動軌跡有所區別的。下面我們用拿了優秀評分的鈴木凱澤西與拿了差評分的豐田Prius V來分析一下。
從碰撞的視頻圖來看,鈴木凱澤西并不是一直以25%的重疊面撞擊障壁的,而是在前進的過程中車體“彈開”向右側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卸了部分撞擊力,降低了駕駛艙的撞擊力,因此減小了駕駛艙的變形。
(豐田Prius V視頻截圖)
而豐田Prius V幾乎始終保持著這種25%的重疊面撞擊壁障,這就導致了撞擊力的大部分能量釋放到駕駛艙上,進而侵蝕駕駛員的安全空間。
從左側的鏡頭可以看到,凱澤西在撞擊壁障過程中,左前輪是向外側偏移的(這相應地給了車一個向外的反作用力),這就避免了整個車輪直接擠壓駕駛艙,減小了駕駛艙的變形。而Prius V在撞擊撞擊壁障過程中,左前輪是沒有向外側偏移的,向后移動的車輪對駕駛艙造成較大的損害,從而對駕駛員的小腿及腳步造成嚴重的傷害。
在25%正面重疊碰撞中,如何使得安全氣囊更好的保護駕乘員的頭部相當重要。由于車輛在碰撞中會發生漂移,駕駛員由于慣性作用,頭部是呈向斜前方運動的趨勢,而且轉向柱的偏移也會使氣囊向另一側移動,那么氣囊就不能很好的約束駕駛員頭部的運動,存在撞擊A柱的危險。還有一點是,我們發現了在碰撞中,有些測試車的側氣簾沒有或延遲彈開,未能起到保護駕駛員頭部的作用。因此,在25%正面重疊碰撞中如何保證車的側氣簾及時彈開也是不容忽視的。
總結:25%正面重疊碰撞測試中由于車輛碰撞面積的減小,主要受力部位也發生了變化,對車其他部位(如葉子板處的車架、懸掛以及A柱)的結構強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在特殊碰撞中駕駛員與車輛的運動方向發生不一致時,如何使得安全氣囊及氣簾更好地保護駕駛員也是至關重要的。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