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鋰電池的回收利用現狀如何?
汽車鋰電池的回收利用現狀較為復雜。
一方面,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即將步入退役高峰期,預計到 2030 年,鋰電池回收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元,廢舊鋰電池回收量將超 100 萬噸。以某省為例,計劃構建完備的鋰電池回收利用體系。
目前,鋰電池資源化循環利用成套設備為回收帶來希望,能對多種電池進行帶電破碎,回收純度和回收率雙指標可達 98%。其技術路線涵蓋密封破碎、低溫揮發、綜合分選等多個環節,能實現高效分離,并有效處理排放氣體。
國內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價值管理模式已較成熟,但社會端電池回收模式需創新。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對廢舊電池及廢料的流通提出新要求,海外電池處置問題也逐漸受關注,且全球產能分布對回收利用產能布局及技術路線有新要求。
行業現狀方面,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理論壽命為 5 - 8 年,第一波退役潮已出現,預計到 2025 年,我國退役動力電池將達 137.4GWh,到 2030 年,僅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就可達 1400 億元左右。儲能電站方面,預計在 2026 年開始大批鋰電池退役。
回收產業現狀方面,國內電池回收企業多以動力電池為主,磷酸鐵鋰電池回收經濟效益不如三元鋰電池理想,掌握三元鋰電池較高提煉技術的企業不多,回收成本也較高。相關標準出臺情況不斷完善,市場預測電池回收企業的盈虧平衡平均在碳酸鋰 10 萬元/噸左右。目前我國電池行業鈷的回收量僅占消費量的 20%左右,鋰的回收量占比僅約 5%。三元電池中鎳鈷含量更高,拆解回收經濟性更強,磷酸鐵鋰電池目前主要通過梯次利用形式回收。
產業公司發展情況方面,眾多企業涌入動力電池回收市場,目前國家管理部門有工信部、環保部、發改委環資司等。工信部實行白名單管理,目前僅 156 家企業能合法開展業務,且 2024 年將暫停受理鋰電池回收企業白名單,并加強對已公告企業事中事后監管。
行業存在問題包括市場混亂管理難度大、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相關標準體系不完善等。產業發展建議包括加快生命周期標準體系建設、加強攻關綠色安全高效技術、完善鋰電池回收體系。
最新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