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正式開幕。奇瑞集團旗下奇瑞、星途、捷途、iCAR、智界五大品牌及國際品牌聯袂參展。奇瑞品牌攜16款車型強勢來襲,向全球來賓展示奇瑞最新的技術成果和持續更新迭代的產品矩陣。五千外賓齊聚奇瑞展臺,陣勢堪稱浩浩蕩蕩,不禁讓人感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

從“出海”到“入心”,回溯中國汽車工業的激蕩浪潮,奇瑞用一次次“吹牛”與“兌現”的循環,書寫了從草根車企到全球智造標桿的傳奇。董事長尹同躍的“吹牛史”,本質上是奇瑞技術自信與戰略定力的外化——2024年他宣稱“新能源不客氣”,次年奇瑞新能源銷量便以232.7%的增幅突破58萬輛,躋身行業第四;2025年喊出“智能化必須進入頭部”,隨即推出搭載獵鷹智駕系統的星紀元ET,實現高速、城市、泊車全場景覆蓋,并以端到端無圖智駕技術劍指行業前沿。

支撐這些“狂言”的是其“過度投入”的硬核實力:全球8大研發中心、超2.5萬名工程師組成的“技術軍團”,累計2.1萬項專利構筑護城河。其鯤鵬混動系統熱效率達44.5%,碾壓日系混動;800V高壓平臺充電速度超越保時捷,雄獅智駕系統更斬獲歐盟五星安全認證,讓德國媒體驚嘆“中國技術重寫規則”。而在全球化維度,奇瑞早已超越“產品出海1.0”,邁入“技術出海3.0”階段——歐洲KD工廠實現60%本土化率,西班牙埃布羅項目激活百年品牌;2024年114.5萬輛的出口量占中國車企總出口19.5%,瑞虎8在中東售價較國內翻倍仍供不應求,印證“技術溢價”已成中國智造新標簽。

從“吹牛”到“真牛”,奇瑞的蛻變印證了工程師文化的厚積薄發。當5000名外賓擠爆上海車展奇瑞展臺,百國媒體長測風云混動車型時,世界看見的不僅是中國車的崛起,更是一個民族工業以技術創新打破邊界、用全球視野重構規則的底氣。正如尹同躍所言:“吹牛是自嘲,兌現靠真功”——這或許正是中國汽車從“出海”走向“入心”的最佳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