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市場如同一般商品市場一樣,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每個車企都有銷量增長的喜悅和銷量降低的憂慮,可是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往日銷量一騎絕塵的車企到了今天這個田地也不得不低頭,而有些企業雖然消費者越來越認可市場越來越接受,銷量也一天天的提升了起來。而今天我們正是要說“此消彼長”的事,看看哪些車企的銷量在2017年第一度降低了,又是哪些車企在第一季度增長了,這其中有些什么關系?
韓系車斷崖式下跌
現代4月銷量同比下降63.6%,起亞同比下降68%,四月兩家共計銷售7.2萬輛,同比下降52%。而從一月到三月這第一個季度的銷量來看,兩家韓系車企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特別是東風悅達起亞呈現出了幾乎是斷崖式的下跌,1-3月同比累計跌幅超過43%,起亞旗下各款車型銷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K2、K3這樣的主流轎車車型下跌明顯,同時智跑、KX3也同樣下跌明顯,整個起亞都在呈現出劇烈下滑的態勢,形勢相當的嚴峻。
現代4月銷量同比下降63.6%,第一季度綜合也下跌相當的明顯,跌幅超過15%,雖然相比起亞來說算好,但是在中國車市穩中有升的市場大條件下,韓系車如此大幅的下跌實屬罕見。
法系車腰斬式下跌
第一季度東風雪鐵龍為2.4萬輛,同比下滑61.38%;DS銷售1906輛,下滑62%。而東風標致汽車第一季度銷量僅為5.07萬輛,同比下滑超過40%,而整個神龍集團第一季度銷量為7.47萬輛,銷量下滑幅度達近50%,可謂是攔腰斬斷的銷量的銷量數據,非常的難看。韓系車和法系車作為進入中國市場多年的老派企業,可是為何在新年伊始的第一季度銷量節節敗退到如此慘狀,這是為何?
韓系產品、品牌實力大不如前
作為進入中國市場很多年的兩個車型,韓系和法系都同樣曾在中國市場叱咤風云數年,特別是韓國兩大車企起亞和現代,法系標致和雪鐵龍也是如此,但是為何韓系和法系就是做不到像大眾、別克這樣的市場銷量呢?
究其原因,無不與品牌和產品有關,按起步時間來講,韓系車比美系和德系起步晚得多,上市價八十年代才發展起來的起亞和現代風靡一時,到今天自主品牌迅猛發展以及一季度地址韓國樂天時間,韓系車也逐漸開始衰退。而法系車在中國市場一直是特殊的存在,法國人的產品設計浪漫時尚,配置新穎,但是似乎這不太對中國消費者的口味,特別是以往老掉牙的4AT和后非獨立懸架,讓人印象深刻。品牌上隨著自主品牌的逼迫,韓系車和法系車的“牌子”也大不如前。
自主品牌百花齊放
所謂此消彼長,可能正是這個意思。當韓系車和法系車在2017年首個季度呈現斷崖式下跌的時候,自主品牌竟然全線飄紅,長勢喜人。除了廣汽、上汽之外,吉利、哈弗、長安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廣汽傳祺1-3月累計同比增幅超過44%,這與起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上汽榮威更是實現超過100%的同比漲幅,達到了117%,算是一個奇跡,而這個奇跡與榮威RX5的穩定發展和i6的發力不無關系。自主品牌增幅的例子不一而足,百花齊放的自主品牌在2017年迎來了一個相當優秀的開始。
自主品牌搶占合資品牌的市場已是現實
法系和韓系下跌的市場被誰占了?相信在看過前面的數據的分析你肯定有了自己的見解,不能說全部被自主品牌搶占,韓系和法系下跌的部分起碼也有相當部分是被自主品牌所吸引了,現在廣大消費者普遍開始拿韓系和自主品牌比較以及把側重點開始放在自主品牌上就是個相當好的例子,自主品牌的發展搶占合資品牌市場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隨著自主品牌的急速發展,應該會有越來越多的合資品牌感到緊張,也許今天是韓系車,說不定明天就輪到了法系車,在這個大市場面前,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特別是面對自主雄獅們,合資品牌可要小心了。原創/書戈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