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老手選車有兩大特點:一是只看中低配,二是專挑新款上市時下手老款。但筆者這次碰到的顯然是個例外。
途昂Pro上市前夕,在上汽大眾重慶博眾4S店里,筆者跟前來看車的馬先生一行幾人聊了幾句,沒想到,原本在看老款途昂的馬先生將目光轉向了新款,表示哪怕價格要貴幾萬,也不急著提現車了,就等途昂Pro。
事實上,筆者也就告訴他新款馬上就要上市,三大件更強,安全方面的提升更是全方位的,并現場給他看了幾段碰撞測試的視頻,沒想到他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反復把那幾段視頻琢磨了個遍。“途昂Pro這個碰撞還真是全方位無死角了,不像那些‘五星批發部’出來的樣子貨。”
馬先生的風風火火,連一旁的銷售顧問都看愣了,基本都談妥提老款途昂四驅龍騰版現車的,瞬間就改變了決定,關鍵是,盡管當時價格還沒出來,但新款明顯會貴不少的——如果不是看他年齡跟自己相仿,筆者很可能懷疑他這個老司機是“假的”,居然就這樣被我給說的改了主意。

“為了安全,多花幾個錢不算啥,何況新款產品力各方面提升那么明顯。”對這個決定,馬先生并非頭腦發熱,“途昂Pro的發動機是2.0T,但動力性能已經接近老款2.5T V6,油耗卻又比老款2.0T還低,另外新款配備了DCC懸架,這在老款上面是2.5T才有的,而且新款DCC懸架可以自己控制,也更實用。”
在隨后的攀談中筆者得知,馬先生早些年其實不怎么相信碰撞試驗,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所謂的五星安全遍地是,好多車真正碰上事時卻又是另一種表現。年輕時候喜歡開快車的他,眼里從來就只有提速和操控,升級當爹之后,有次一家三口自駕出游,沒想到一輛卡車側翻砸到了他的車,運氣好的是打方向及時,只砸到了前艙和擋風玻璃,車內乘員也就他自己受了點輕傷,但從那以后,他就不怎么開快車了,并且將那輛轎車換成了SUV,理由就是“SUV比轎車更耐撞”。

在筆者20多年的采訪歷程中,馬先生只是經歷過真正事故的眾多受訪者之一,最后他們無一不把安全視為了選車的頭等要素,尤其是發生意外之后的防護能力這塊,比主動安全配置更受重視。在馬先生短暫的決策過程中,途昂Pro那360度無死角的82撞顯然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為了這82次碰撞試驗,上汽大眾為途昂Pro可謂傾注了大量資源,僅僅是安全研發周期內就投入總計約1.71億元研發費用,投入38輛試驗整車,安全測試項目高達367項,安全研發實驗超2333次。

據介紹,途昂Pro這82次整車碰撞試驗不但全面涵蓋GB國標、中汽中心C-NCAP(2024版)、中保研C-IASI(2023版),還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更嚴苛的大眾集團內部安全標準。以車企最頭疼的“柱碰撞”為例,C-NCAP的柱碰撞規范是以32km/h時速、車身縱向夾角75度的角度撞擊。但這里面其實只考慮到了前排座椅,根本無法覆蓋到第二排和第三排座椅。于是,上汽大眾自己增加了90度夾角的第二排和第三排兩次柱碰撞,把全車乘客的安全都考慮在內。
不僅如此,從途昂Pro開始,上汽大眾還增加了正面柱碰撞項目,僅此一項柱碰撞,上汽大眾就要做4套標準,按每套標準撞兩次來算(一次測試數據,一次驗證數據),那就至少要撞8次。
不僅測試項目遠超國標和行業標準,上汽大眾內部這套評測體系還覆蓋了更多的場景,比如翻滾試驗,途昂Pro在研發階段累計進行了11次翻滾試驗,涵蓋沙地,大斜坡和單邊橋翻滾工況,而在C-NCAP規范中,這些只需要選擇其中一項即可。

車企在安全方面所做的工作,雖然不是每一位用戶都能感受到,但當意外發生的那一刻,每一位親歷者都會祈禱自己的車能夠再結實一點,再耐撞一點,也只有那些在事故中護車內乘員周全的車企,才能獲得市場的長期認可,正如上汽大眾在途昂Pro身上所投入的巨大心血,就已經被消費者看在眼里,并轉化為實際行動。